很多美术生不知道该怎么画好色彩静物,其实只要找好技巧,想要画好色彩静物其实很简单,这里美术培训画室刘老师给大家整理了提升色彩静物的小技巧,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主次关系
欣赏一幅画时,视线往往先聚焦在一个点上,这个点通常是黄金分割点的位置。
通常主要物体位于画面的黄金线上,且体积大,在画面中占主导地位,也是画面的重心。在塑造主体物时,通常是用大量的笔触来刻画和修饰,画面的最终效果往往取决于对主体的刻画是否出彩。但是偏离黄金分割线且体积较小的物体被归类为次级物体,绘画时描绘宜简略处理。
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明确画面的主次关系:
1.塑造好画面的空间感。我们在观察画面物体的摆放时,对画面的空间关系进行主观处理,确定主要物体的摆放位置,再由此向周边展开,合理分布。
2.利用色彩的冷暖、纯度、灰度等因素来区分主次关系。
二、虚实关系
在画面处理上,我们选择使用“近实远虚”的方法,即画面近处的物体要画得扎实饱满,远处的物体要用画得简单稀疏。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画面的空间感。它的原理就像我们往外看时,近处的物体总是清晰可见,而远处的物体则是朦胧的。
三、画面的节奏变化
当单个物体受到光的照射时,亮面和暗面是画面中最亮和最暗的一面。这时这两个地方的很多细节都是隐藏的,所以处理的时候要画“整体”;灰面会露出物体的纹理和起伏结构,而投影会因为接触面的起伏变化而变化,这两者的处理就要偏“碎”-些。
在空间画面中,背景和桌面的笔触相对“完整”,而物体和行间的笔触相对“破碎”。只有把握画面的节奏,才能更好地表现空间感。
四、主要部分强化
区分画面中的主要物体和次要物体,可以帮助画面营造更好的空间感。对于主体物,要进行深度强化,首先要从明暗面的对比中营造体量感,然后处理块面间色彩的丰富变化,再处理暗面变化和反光表现,最后区分主要物体和次要物体。
前者侧重于色彩和细节的处理,后者则显得弱和简。
五、整体协调
色彩绘画中最重要的协调关系在于画面色调的整体协调,即画面中各种物体的颜色要搭配协调,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变化统一。
通过大色块的衬布来确定画面色调,将不同物体的颜色向色调靠拢。此外,还要注意温度变化与补色关系的处理。做好这三个方面,有助于提升画面的整体效果。
六、简化与归纳
以上就是美术培训画室刘老师分享的全部内容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